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重庆断崖式降温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重庆断崖式降温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最近这一阵我一直在研究高考方案,越研究,越觉得这种改革方案都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,漏洞不少,不如回退到最早的文理分科,又简单,而且学科的重要性都考虑到了。
浙江方案
2014年,在万众瞩目之中,上海和浙江推出了第一份的高考改革方案。浙江的方案反响大,就说浙江方案。主要可以归纳为文理不分科,3+3模式,语数外必考,然后在物化生、政史地、信息技术7门课中挑3门考。初步设想是,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选择考试科目。
结果出乎人意料,第一年选考物理的人断崖式下跌。2017年一共有30万的考生,有8万多考物理。到2018年,物理人数更少。原因很简单,一方面是物理难,另一方面,选考科目是按赋分计算,不是说你考90分就得90分,是按照等级计算,有可能结果是70分。考物理的都是学霸,因为好学校明确规定要求考物理。其实理工科专业基本都要物理,但非名校不敢要求。所以,考物理的都是学霸间的战斗,一般人都不敢选。
这个结果引起了高教界的担忧,因为现代科技都是建立在物理基础之上。没有物理,后续的理工大学教育怎么开展?清华的朱邦芬院士还发表了一个公开演讲,《为什么浙江省选考物理人数大幅下降值得担忧》,里面提出了物理的重要性,要求高考要考物理,这个演讲后来被呈送了教育部的相关领导处。
3+1+2方案
于是,第二批的高考改革方案就出台了,8个省市,包括江苏、广东等省,采取的都是3+1+2方案,3还是语数外,1是物理或历史必选,2是在余下的科目里选考,也是赋分制。
除了后续的省改成3+1+2的模式外,教育部还给出了一个选考科目与专业对应的指引意见。里面可以看出,物理极为重要,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需要物理。文科专业,除了少量的系,像国际政治、马哲和党史等专业需要政治、其他都没有要求。因此,考物理的人极多,因为理工专业都要物理。考历史的也不会少,毕竟有好多人是不喜欢物理的,那只能选择历史了。
所以,在3+1+2方案里,物理和历史被救上了岸,那哪些学科被推下了岸了呢?
被抛弃的学科
第一个是化学。很多人是怵理科的,理科相对文科来说,有一定门槛,过了门槛就简单,但很多人连门槛也跨不过去,所以理科能不学就不学。现在数学、物理都必须要学。那下来就轮到化学了。首先,在3+1+2方案里,需要化学成绩的有医药、材料、化工、化学、环境、能源等专业。因为医学一般是学霸去学,学霸要学化学。这就遇到了当年跟物理一样的窘境,化学又变成了学霸之间的战斗,一般人全避开了。
前两天,我指出了这个问题,帖子下面马上就有朋友留言,说现在化学确实被抛弃了,很多学校高二不再开化学课了。
化学牵扯的面没有物理广,但化学本身这个产业就很大,化工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产业,占1/3左右。但化工、化学、材料的就业都不好,原先还可以把学生调剂过去,现在化学没学好,考这几个专业的人自然就少了。不知道对这些产业有没有影响?
第二个是政治。我总说,文科专业不好学,因为需要文科思维。如果没有文科思维,想靠刷题来蒙题,那是行不通的。因为文科题太多了,随便找找,就可以有无穷多道题。而且如果不会,很难短时间补上去。语文和政治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。而且,政治涉及的专业也很少,一般人不会去学政治、马哲这种专业的。可以预见,选这门课的人也很少。
怎么说呢?政治好像是没有用,其实挺有用的。文科人士如何培养自己的逻辑?我觉得主要是靠政治。
所以说,看来看去,也许不改,是最好的方案。
大家觉得呢?欢迎来交流。
高一即将分班,咨询的人比较多,正好借此机会对去年的选科情况做个统计分析!
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等八个省,2018年起高一新生将在高考的时候实施3+1+2的模式。
所谓3+1+2,其中“3”代表语、数、外三门必考科目,“1”指的是必须从“物理”和“历史”中选一门课,最后这个“2”是指从政治、生物、化学、地理中选2门课。
在这种形势下,除了语数外以外,其他学科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。这种变化,尤其以江苏最为明显。
在上表中,大家可以明显看到,最后一栏各科的选择比例,是扣除江苏再进行统计的。扣除江苏以后,各学科的选择比例基本都在50%上下浮动,相对比较均衡。
再看江苏,其不同学科选择的比例,让人大跌眼镜。下面以江苏为例,说说学科选择的情况:
首先是地理学科。在改革前的“3+2”模式中,地理的选择人数是最少的,生源相对也较差。而在现高二(即将升高三),选修地理的比例高达84%。可以说,地理的地位,由原来排九门学科最末,一跃成为语数外之后地位最高的学科。原本的六门选修科目的老大——物理,也是望尘莫及。
其次是生物,生物学科在“3+2”模式中,选择率也是比较高,在理科中估计能占50%,在所有考生中所占比例超过35%。但是在新模式下,江苏学生生物的选择率仅次于地理,达到了82%,生物的地位也超过了物理!简直不可思议!
地理和生物选择率的畸高,而物理和历史是选修科目中的必选(二选一),这就导致了政治和化学选择率的大幅下降。看看其他省份,化学难度虽高,选修率基本在45%上下,而江苏则低至14%。在江苏,基本是“学霸”选化学,赋分制度下,这种情况必然对基础科学的发展大为不力。政治作为传统文科的主打科目,这次选择率也低至18%,几乎是其他省份的一半。
由于地理和生物选择率的大幅度提高,使得江苏名义上的12种组合模式中的5种名存实亡,这五种分别是史化生、物生政、物化政、史化政、史化地,其选择率为0或接近0。物生地的组合,占到了45.6%,史生地组合的比例,占到了20.6%。这种现象,也是江苏独有。
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:
首选,是大部分的学校,地理和生物老师奇缺,即使大量招聘,也无法满足需求。这又导致了招聘教师的质量无法保证。教学质量也会有所影响。
其次,这两门学科教师的工作量迅速增加。而在绩效工资之下,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不一定就能在绩效中体现,导致矛盾的增加。
我是一线教师@布衣卿相1123 ,希望我的答案对题主有所帮助。
到此,大家对重庆断崖式降温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重庆断崖式降温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